蒙古文化研究所
蒙古文化研究所初创于1997年,当初是学校内设的科研机构,于2007年经自治区编办批准为行政副处级科学研究机构。
研究所建立初,团队建设内容为蒙古族藏传佛教研究、蒙藏文化关系研究和蒙古族宗教文化研究,同时辐射蒙古文化的其他方面。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,大力度搜集整理了藏传佛教典籍,为蒙古族佛教文化研究和蒙藏文化关系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蒙古文化研究所发展过程中,研究所的研究领域有了新的突破,在注重原有的团队建设的基础上,开始着重民族学与人类学团队建设,重视本科专业建设,招收民族学专业的本科生,同时获得民族学硕士、博士学位授予权。根据民族学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学校未来团队建设的需要,2007年学校批准以蒙古文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主体,成立bet体育365官网正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,专门建设民族学、社会学学科。原有的蒙古文化研究所继续保留,并且正式批准为副处级科学研究机构,确定其科研方向为蒙古族宗教文化、蒙古族民俗文化研究。
近年来,根据研究所人员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学科结构科学化的需要,将研究所学科方向凝练为宗教学和民俗学。确定研究所近期发展目标为继续提升宗教学学科,争取哲学一级团队建设;争取民俗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。
蒙古文化研究所现有8名研究人员,其中教授1名,副教授3名,讲师4名。研究人员毕业于日本国奈良女子大学、日本冈山大学、日本桃山学院大学、中央民族大学、bet体育365官网正规等国内外高校。首任所长为齐木德道尔吉教授,现任所长为额尔敦哈达教授。
蒙古文研究所已完成的项目有,内蒙古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3项、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“九五”规划项目1项、内蒙古自治区“321”人才工程资助项目1项、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“九五”规划项目3项、国家“十五”重点出版项目1项、日本文部科学省青年项目1项。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,教育部一般项目1项。
蒙古文化研究所科研人员出版的专著有《蒙古萨满教的变化》(包龙)、《科尔沁蒙古萨满教》(包龙)、《成吉思汗陵历史文化研究》(苏日娜)、『牧業者への助言』--モンゴルにおける遊牧生活の教訓書(乌仁其其格)、《安代的文化阐释》(萨茹拉)等;参与编辑出版的学术作品有《科尔沁民俗文化研究》(参编、额尔敦哈达)、《蒙古民俗大词典·经济卷》(参编、额尔敦哈达)、《蒙古民俗文化探源》(参编、苏日娜)等;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有80余篇。2014年举办了全国性蒙古民俗与宗教文化学术研讨会;2015年承办了全国首届元上都与察哈尔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。